知好乐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精彩片段1

  • 木子: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约191.136厘米),被称为“长人”。孔子之名“丘”来源于此的说法。唐朝司马贞认为:“圩言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清朝陈立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史学家钱穆在《孔子传略》中也持此说。(发帖时间:2015/12/22 15:32)
  • :你对孔子有了一些了解,做了一下简介,还有文言文的引用,这点我觉得非常好。但希望你的介绍中多涵盖一些老师讲的内容会更好。(评论时间:2015/12/26 08:49 )

蕙雯:挺好的!有我们平常对孔子不了解的信息,科普了一下,赞!(从来不知道孔子那么高)(评论时间:2015/12/26 12:11)

精彩片段2

  • 沛然:

1.读四声,通“智”,意思是(是知也):是有智慧的。

2.我眼中的子路:子路从最开始就很不被孔子看好,作为学生,他是最不让老师省心的,甚至问出了“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的问题,孔子不满地回答了一句“是故恶夫佞者。”我仿佛看到了孔子怒发冲冠、怒不可遏、怒目圆睁的样子。 但一个“问题学生”,却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了他的“大善”。 “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子路曾经无数次的被老师讥被同学嘲笑,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老师倡导的仁德与礼乐以生命作为代价,诠释给孔门弟子。《论语》当中没有子路死后孔子的表现的记载,但我揣度,孔子的悲痛之情一定不亚于颜回之死,或许他永远都不会想到,那个被他最不看好的“问题学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他的生命,会以这样一种方式代圣人教化。不知在子路死后,孔子对他的态度是否有了转变呢,孔子是否觉得曾经下过的“性鄙”、“好勇力”、“志伉直”以及“行行”、“喭”的评价过于武断了呢。 不知孔子在临终前,“曳杖逍遥于门”,并感叹“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的时候,除了想到箪食瓢饮的颜回外,是否也想到了死不免冠的子路呢?

(发帖时间:2015/12/2121:18)【优秀帖】

  • 张老师:你对子路的情感很真,对子路的了解很下功夫!(评论时间:2015/12/21 21:50 )
  • 瑄翊:描写生动,加入了自己情感,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对子路的深入了解,很赞!(评论时间:2015/12/25 18:43 )

雪扬:通过古文体现自己对子路的理解,这位同学对子路了解很深,赞!(评论时间:2015/12/25 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