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的语文常规写作训练
北京市第四中学国际部 李珊
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慢慢学会通过写作记录生活、抒发情感、探索内心。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始终保持写作热情,能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他们的写作必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中学语文的传统常规写作训练,或周记随笔,或主题作文,一般由学生回家完成,上交教师批改,然后课堂点评,交流优秀作文。这种模式虽然成熟易行,但有两点明显不足:1.生闭门造车,作文内容单调、缺乏新意;2.作点评受课堂所限,很难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切实的收获。在这样的模式下,少部分学生能够受到鼓舞,保有持续的写作兴趣;但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只有教师一个人读到,得不到广泛的交流和充足的反馈,因此在常规写作中热情不足。对于教师来说,批改讲评作文的工作量极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相对较慢,令人苦恼。
网络课堂作为现实课堂的延伸,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实现自由而广泛的交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每位学生都可以单独发帖,公开在互动论坛上。学生可以读到其他人的文章,评论他们的文章,同时回复他人对自己文章的评论。写作不再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一对一的交流,而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多对多的交流。在这种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会读到大量其他同学的文章,从中获得启发。同时,每一位学生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关注,评论的内容无论是赞赏还是指出问题,都是一种鼓励。学生在阅读、评论、回复的过程中,其文章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而教师,则得以从批改作文的大量繁琐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在论坛上引导评论,之后在现实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巩固学习成果。
下面介绍一下我对网络课堂常规写作的相关设计,聊供参考。
常规写作
基本上,网络课堂以现实的行政班为基础,班级人数30~40人为宜。在网络课堂上的论坛中新建论题,作为常规写作版块,要求学生按时将文章发送至该论题下,形式为每人一帖。我要求学生在论坛上做的常规写作活动是:隔周一篇随笔,题材字数不限,周日晚十二点之前提交。
尽管网络课堂优点多多,但很多学生开始时不习惯在论坛上写作和交流,通常提交完作业就走,并不关注其他人的文章。也有一些学生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注意力转移,渐渐懈怠。另外,不限字数和题材的随笔虽然给学生较大的自由,但写作质量不容易保证。如果没有精彩的文章,没有讨论的气氛,网络课堂也就名存实亡了。下面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网络课堂,并保持持续的积极性,让语文论坛渐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1.任命学生版主
可以视情况任命1~3名学生做版主。版主拥有给文章加精、置顶及删帖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每次写作活动之后,版主应浏览全班的文章,选出好文章加精,并注明加精理由。加精的理由可以较为宽泛,比如感情细腻、描写优美、题材新颖、见解独到,或者只是非常有趣、值得记录。任何认真写作的文章——只要版主觉得值得肯定、值得鼓励,都在选择范围之内。
真正特别优秀、特别精彩的文章,版主可以选择加精并置顶,推荐给全班同学,并组织大家讨论。置顶的周期为一个月,文章也可以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以示嘉奖。
对于言辞不当的文章或评论,版主有权删帖。
几位版主要分工合作,尽量关注、评论到每一位同学。除了最优秀的文章外,还可以定期设置其他的奖项,比如根据同学回复的数量评选最热文章,根据不同题材评选最佳小说、最佳连载等。负责任而有亲和力的学生版主,是活跃论坛的灵魂人物。
下面是一位版主做的周加精文章索引。
2.培养互相评论的习惯
我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除了提交自己的文章外,还要阅读并评论其他同学的文章。学生用回复的方式进行评论,应不少于5篇。评论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质量,不能仅仅是“写得好!”“点赞!”这样的语言。学生在提交完作业后的一周时间内,可以随时上网,点击阅读,评论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每篇文章的点击量和评论数都非常清晰地显示在论坛的统计数据中,评论写的多的同学还能不断积分。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觉受到关注,有成就感。其实学生在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评论之前,阅读量一定已经大大超过规定的5篇,更有很多同学是要把班里其他同学的文章都仔仔细细读一遍的。评论有极大的鼓励作用,有一次,一位学生写连载小说,其他同学看的高兴,等不及两周一次更新,天天催促,于是那位同学奋笔疾书,连写了一周。
我认为,在帮助学生习惯论坛学习的初始阶段,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作业要求十分必要。而等学生渐渐有了互相评论的习惯后,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自动自觉地做这件事。作为老师,在一定的引导之后,要把论坛真正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下自由写作。这时我们会看到千姿百态的文章和评论。比如下面这篇《人生预设》:
人生殿堂里储存着所有人的资料——从一个人降生到他归于尘土的全部信息。据说每个人出生之前就有一套并不完整的设定了,就像你下面看到的这样。
智商:★★★★★
勤奋:★★★★★
外表:★★★★★
幸运:★★★★★
其他各种各样的附加数值还有一大堆。
快要出生的灵魂都会过来领取一份随机的人生设定。
“哇,都是五星!我一定会成为最了不起的人!”如果你看到了上面的数据,这样说的确不为过。但是别高兴得太早,因为这并不是你的设定。什么?你要你的设定?
加载中……
……
……
智商:★★☆
……
“什么,搞错了吧!”虽然看到你快要哭出来的表情,但我也只能挠挠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安慰你说:“没事,这才刚开始,也许后面的数值都很高呢。”你看了我一眼,不安地点点头。不,不是不安,说是紧张到颤抖都不为过,因为我看到你的灵魂都有点飘散了。的确,这个数值低非常令人苦恼,因为这是很难用你出生后的时光来弥补的。
……
勤奋:★☆
……
“天哪!”这回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先叫了出来。你似乎并不清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惶惑地看着我。我无奈地想,这样不幸的数据是神明受了怎样的刺激才分配出来的啊……我拍拍你的肩,叹了口气,示意你不要在意。我已经不知道怎样形容你的表情和我的心情,本还想着,你可以用这部分的数值去弥补智商缺失的部分,这下算是没办法了。“勤能补拙”,可惜你勤也太少补不上拙那个巨大的漏洞了。
……
外表:★★★★☆
……
这回我对你是真的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大概可以猜到你以后会有怎样的生活了。“你以后一定会是个漂亮的孩子!”我握住你的手,你脸上的忧愁也消失了。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这一项或多或少会掩盖上面的那些不足,况且你还有下面这项。
……
幸运:★★★★★
……
加载完毕……
我总算舒了口气,这项大概是最重要的部分了。“我,我以后的人生会怎样?”你忐忑地问我。“会很好哟。”我摸了摸你的头。于是我看到你的灵魂又凝聚了一些,你很开心地笑了笑,被降生使者领走了。
【她虽然从小就不聪明,也不努力,但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外貌和恰当的机遇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影星,后来她嫁给了富商。虽然她离过一次婚,但终究又找到了归宿,快乐地结束了一生。】
我看了看这堆积如山的数据,不免又叹息。我不知道神明是不是公平的。因为昨天有过这样的孩子:
智商:★★
勤奋:★★★★★
外表:★★★
幸运:★★
【多少年后这个孩子在很多年努力却没太大成果的学习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职员,却依然勤奋地工作,又升到了经理的位置。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和她一样平凡的人,最后度过了平淡的一生。她的一生可能并不完美,但至少用自己勤奋的数值挽回了天资上的缺陷,也还算幸福。】
还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智商:★★★★★
勤奋:★★★★★
外表:★★★★★
幸运:☆
【后来他含着金钥匙出生,无论是聪慧程度还是外貌都优于常人,更可贵的是他还比别人都要勤奋,但是上天可能是太嫉妒他了,在他大学毕业那年一场意外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
这大概就是每个婴儿降生下来都要大哭的原因,不管怎样他们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遭遇困难,他们早就知道这些却因只能慢慢改变这一切而悲伤,于是他们长大,再去改变,去克服苦难,或者去说那句“无能为力”。
下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与以往的学生作文大大不同。作者奇思妙想,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当看到这样的随笔时,我非常高兴,这不仅仅是习作,更是写作,是创作!
选择一些学生回复附在下面:
编制杂志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随笔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好,到了要交作业的时候,就胡乱搪塞一篇过关;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会把每一篇随笔都当做考试作文,一板一眼,套话不断,这两种都不能达到练笔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将写作生活化、自我化,写出鲜活的文字,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框架:既不束缚他们的思想,又能指出明确的写作方向。
我在学期之初,留了一个大作业——制作杂志。学生可以自由结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确定杂志主题,然后撰稿编辑,到期末上交一本自己制作的杂志。这项作业是与常规写作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可以利用每次写随笔、读书笔记的机会,为杂志撰稿;可以在论坛上为自己的杂志收集别人写的好文章;可以向文笔好的同学约稿;可以依据自己杂志的主题进行征文……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随笔“没的可写”的问题。由于每位同学都是杂志的写作者和制作者,拥有强大的动力,课下交流不断,使得这学期中每一次的随笔和读笔都精彩纷呈!
下面是我写的有关杂志的制作要求和流程。
杂志的编辑与制作
一、每位同学要参与一本杂志的编辑与制作,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自由组合编辑部。
二、每本杂志的编辑为3-6人。如某一主题报名人数过多,可分为两个编辑部。
三、杂志的制作包括确定题目、划分栏目、组稿、定稿、排版、设计等,每本杂志的原创文章不少于15篇。
四、每位同学至少有3篇稿件被采纳,其中为自己杂志供稿至少1篇,为其他杂志供稿至少1篇。投稿不受组别限制。
五、电子稿在第12周提交。
六、根据所属杂志的制作水平,本人供稿数量、质量计算成绩。评出最优秀杂志,和最佳供稿人。优秀杂志的编辑和最佳供稿人有bonus。
七、杂志参考主题:
1.军事历史类
2.生活感悟类
3.人物访谈类
4.小说故事类
5.旅游地理类
6.文学读书类
7.电影文艺类
8.其他
在杂志的制作中,第一要强调原创,可以转载书刊网络上的精彩文章,但本班同学的作品应占大部分篇幅。第二要求跨组投稿,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杂志,还要有投稿给其他杂志,避免写作主题的单一。第三要求精品,投稿数量不限,但稿子好不好,是否最终能被采纳是由杂志的编辑决定的。
电子版的初稿提交后,学生们又做了一定的修改,最终印刷出来,就有这样几本杂志:《博古通鉴》《情书》《世界同萌》《活在2013》《北京的吃喝玩乐》《叶水》《影视杂谈》《一张地图》《乐生活》《体育》。其中,《世界同萌》是动漫类杂志,《一张地图》是旅行札记,和《活在2013》是生活杂感,《叶水》是校园文学。《情书》这本杂志很有意思,大多是学生们自己写的情书,不过全部匿名,美丽的情感在纸上流淌,我和他们一样,阅读着、猜测着、微笑着。这些杂志皆图文并茂,或朴素、或精致,或唯美,或深刻,有的在云端,有的接地气,有的广博,有的专业,无一不是用心之作,充满了想象与激情。最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评选,选出三本杂志——最喜欢、最精彩内容、最精良制作,三篇最佳文章,以及三位最佳供稿人,分别进行了奖励。至此,持续了一学期的写作活动圆满结束。
网络论坛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学生们在这里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关注、鼓励,有时彼此开玩笑,有时同仇敌忾谴责某个人、某件事……论坛慢慢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在自己的家园中,学生用文字记录他们看到的世界,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内心。而当他们把网络上的文章转化为白纸黑字的作品集时,表现出来的热情和创造力让我惊叹,进而深深感动。学生们捧着自己的心血,爱不释手,那些闪闪发光的眼睛和笑容告诉我,这是他们的文字,他们的作品,他们的幸福!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学生写作的这条路上,要做的只有三件事:坚决的放手,一定的引领,一直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