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好!老师这儿有一只漂亮的纸蝴蝶,只是颜色素淡了点儿,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使它变得颜色再漂亮一些?
  演示1:白色纸蝴蝶变红的实验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使这只白色蝴蝶变成红色的气体它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研究的物质——氨气。
  板书:第二节 氨 铵盐
       一 氨

  师讲:首先,请同学们观察集气瓶中氨气的颜色,再请同学们闻一闻它的气味儿,注意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师问:同学们以前在哪儿闻到过这种气味呢?
  师讲:在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那么,氨气的水溶性如何呢?
  师讲:今天,老师给每一组同学都制备了一定量的氨气,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第一个问题:氨气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吗?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你们的实验假设,然后再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方案。
  师讲:请一组同学谈谈他们的看法。
  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案进行实验。
  师讲: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他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实验与观察,我们发现:氨不仅能溶于水,而且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
  师讲:下面,我们就根据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 氨的物理性质
  过渡:氨气为什么如此易溶于水呢?我们常说:“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那么,氨分子又有怎样的结构呢?
  师讲:氨的物理性质,并结合实际讨论“如果氨气泄露,该怎样自我保护?”
  板书:(二) 氨的结构
  师讲:请同学们写出氨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在氨分子中,氮原子以三个极性共价键与氢原子相连,氮氢键夹角107°18′,整个氨分子在空间呈三角锥形结构,其中,氮原子位于锥顶。
  我们以氮原子为中心原子,从空间360°来观察氨分子,我们发现它的三个极性键在空间分布不均匀,所以,键的极性不能够相互抵消,我们把这种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过渡:是否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呢?
  我们来观察一下二氧化碳的分子构型,在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以两个极性键相连,碳、氧键夹角180°,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我们如果以碳原子为中心原子来观察两个碳、氧极性键在空间的分布,我们会发现:两对碳、氧键空间分布均匀、对称,键的极性相互抵消,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
  过渡:通过前面的讨论,我想同学们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水分子的结构特征,分析水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小结: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正是因为氨与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相似则相溶,这种相似的结构特征,是氨极易溶于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但是,氨气只是简单的溶解于水吗?
     溶于水的氨气能否继续与水反应呢?

   演示2:一只白色纸蝴蝶在润湿前、后的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同学们通过细心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发现:氨气不仅易溶于水,而且能够继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三) 氨的化学性质
    1 与水反应
     NH3+H2O = NH3·H2O(弱碱)
     NH3·H2O = NH4++OH-

   师讲: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碱,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因为氨水中存在着OH-离子,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同时,正是因为氨溶于水以后,大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所以,增大了氨在水中的溶解性,这是氨极易溶于水的另一个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取出这只变红的纸蝴蝶,对它进行一下 “烤验”,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演示3:加热变红的纸蝴蝶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

  师讲:氨水不稳定,在加热时氨水的主要成分一水合氨就会分解放出氨气,所以在实验室,我们可以应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少量的氨气。
  过渡: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作为农用氮肥的稀氨水在储存、运输,甚至在施用的过程中就会因其易挥发而损失肥效,那么,我就想请教一下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利用氨水的性质,想出一个好办法,将氨水转化为其它形式的氮肥呢?
  师问:氨水如何才能够转化为铵盐?
     氨水能够与酸反应吗?为什么?

  我们用怎样的实验才能证明氨水能够与酸反应呢?
  师讲: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任选一种酸进行实验验证。
  师讲:请同学做出汇报。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仅氨水能够与酸反应,氨气也能够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铵盐。
   板书: 2 与酸反应
      NH3 + H+ = NH4+
   师讲:生活中,我们利用氨与酸反应的性质,将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制造化肥。
  过渡:氨为什么能够与水、酸反应呢?
  师讲:因为在氨分子的结构中,氮原子除了与三个氢原子形成三个极性键之外,它还有一对孤对电子,这对孤对电子能够与水中或酸中的电离出的氢离子相结合,生成铵根离子,因此,氨具有了与水和酸反应的能力。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两个反应:在氨与水、与酸的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变了吗?氨气能发生变价反应吗?
  师问:请同学们仔细分析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根据你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思考:氨气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氨气有还原性吗?请同学们设计验证方案。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氧化剂呢?
  过渡:同学们理论上的推导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在这些实验设计中,有的实验条件比较苛刻,而有的实验现象明确、操作简单,下面,我们选择两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其余的方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进一步探究。
  演示4:氨与氯气的反应
  师讲:实验现象证明:氨能够与氯气反应。同时,因为氨与氯气的反应现象如此明确,在工厂我们可以用浓氨水来检验氯气管线的泄漏情况,防患于未然。
  请同学们分析:在氨与氯气的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思考:氨气在反应中的作用。
  过渡:同学们在分析中也提到:氧气也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那么,氨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实验录像,看一看,那位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多。
  录像: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师讲:上述所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工业制取硝酸的模拟过程。其中,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主要反应。
  小结:前面两个不同的反应,反映了氨气一个共同的性质——还原性
  板书:3 具有还原性
  总结:我们今天的实验探究到此已经进入了尾声,同学们在逐步认识氨气性质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氨气的主要用途。我们比较氨气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氨气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而氨气的结构又决定了它的性质。这就是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同时,同学们以氨气性质的研究作为载体,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推导,双管齐下,实践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合理假设——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布置作业:
  1 动手做:配置“爱氏试剂”,检验肉类新鲜度,并思考:工商质检人员使用“爱氏试剂”检验肉类是否新鲜的原理是什么?
  2 研究型学习:工业合成的氨气中85%~90%还主要是用于生产化肥的。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我国很多地区农民承受假化肥的困扰,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有如雪上加霜,蒙受了的惨痛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鉴别化肥的真假呢?查阅资料,提供真假化肥鉴定方法报告,帮助农民摆脱假化肥的困扰。

  结束语:事实上,我们对于氨气性质的研究到此还远没有结束,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依据学科知识,同时又能冲破学科的禁锢,去思考、去关注……

  学生倾听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后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学生代表闻气体气味。







 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



学生书写氨分子的电子式及结构式





学生边倾听边思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倾听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
  学生倾听









  学生发言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看录像



  学生倾听

兴趣实验引入,创设学习情景,并为后续氨气的部分性质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观察与体验初步了解氨气的部分物理性质。通过了解氨气在自然界的存在,消除学生对氨气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研究氨气性质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完成旧知识横向迁移与应用的过程。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以及化学用语的使用能力。

总结氨的物理性质,并使学生了解氨的部分用途。


巩固学生双基知识。








介绍氨分子的结构及极性分子概念。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理论,分析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通过提问,继续引发学生思考;第二次蝴蝶实验设疑激趣,引出氨的化学性质。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揭示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









第三次蝴蝶实验,说明氨水的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提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预测氨气的化学性质。


递进式提问,引领学生逐步接近事物本质。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化学即生活的意识。

渗透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引导学生调用氧化还原的概念,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直观实验现象的观察,突破氨气是一个还原剂的知识难点。突出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总结,揭示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概括出本次课中贯穿始终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化学学习能力上有一个提升。



课后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继续,通过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在了解氨气用途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同时,促使学生思考并关注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立足学科,同时又能够跨越学科的羁绊,走向知识的综合。

  如果同学们还想更多地了解氨的性质,请登陆老师给你们提供的专业网站:

  http://www.hongen.com/edu/dgkt/hx/da033001.htm
  http://aeea.nmns.edu.tw/geo_home/GEO95/Jupiter.htm
  http://www.zgxl.net/light/yjcs/zhongdu/anq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