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能设计实验模拟白云岩的化学沉积机理。 
              2、 能用假设法推断沿河城花岗岩、辉绿岩侵入的先后。 
              3、 能根据阶地示意图描述永定河两岸地壳不均衡上升的过程。 
              4、 能根据剖面图推断断层的分布,并能叙述理由。 
              教学重点:用实证推断地壳变迁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假设法推断沿河城花岗岩、辉绿岩侵入的先后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电脑+挂图+实验+岩石标本 
              课型:小课题诊断 
              教学过程: 
            
              
                
                     
                      阶段  | 
                      教师教学过程  | 
                      学生学习过程  | 
                      媒体  | 
                     
                     
                        
                        明确研究任务 
                         
                           
                           
                           
                          板书 
                           
                           
                           
                           
                           
                           
                           
                           
                           
                           
                           
                          板书  
                         
                        第一观察点                
                                              
                                              
                                              
                                              
                             
                        小结            
                        板书    
                        第二观察点                    
                                              
                                              
                                              
                                     
                        板书                 
                        板书    
                        第三观察点                     
                                              
                                         
                        小结              
                        板书    
                        第四观察点                     
                                              
                                   
                        总结    
                        板书  | 
                        
                        我知道,你们现在正在研究“沿河城地区的地质”,已到半截儿。这节课一般地说叫做“研究性学习指导课”,具体地说,这堂课是“小课题诊断课”。由谁来诊断?首先是我,因为我是老师。除我之外还有大家。 
                            沿河城地质实习室内分析  
                         
                        我们这次野外实习是要研究两个基本问题: 
                        1、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以岩浆活动、断裂频繁为特征。我们要找到实证。 
                        2、 我们要研究第四纪地壳升降运动。也是要找到实证。 
                        其实,我们主要要做的事是:找实证,然后根据实证反推地壳运动过程,重建古地理环境。    地壳运动过程——反推——实证  
                         
                        我们这次野外实习采用路线考察的方法。 
                        这是第一观察点。观察岩性和微断层。 
                        为什么选它作第一点? 
                        因为我们的研究应从沿河城的地质背景开始。 
                        那么它的地质背景是什么? 
                        (指图)是京西大面积出露的白云岩。 
                        (课件)这种具有刀剁式解理的岩石就是白云岩。沿河城地区的白云岩属震旦系雾迷山组,是古海洋环境下沉积而成的,距今大约十亿年。 
                           
                        (岩石标本)主要有两种:硅质条带白云岩和燧石条带白云岩。 
                        请岩石组介绍情况。你们要回答几个问题: 
                        1、 白云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沉积的? 
                        2、 白云岩沉积过程中的化学机理是什么? 
                        3、 你们做过模拟试验,也很简单,所以我希望你们当着大家演示一下。 
                        对大家的要求是:仔细听他的叙述,帮助他们把试验完善起来。 
                        大家认为他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怎么做更好?  
                        应该用盐水做。浓度要多少?  
                        地理课本里说现在大洋表层平均盐度是多少?  
                        十亿年前大洋盐度应该比现在高还是低?  
                        大洋里的盐分是从哪儿来的?  
                        海水一刻不停地溶解着海底的可溶性盐分。 
                        陆地上的可溶性盐分怎样到海里去的?  
                        水循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 
                        十亿年前大洋盐度应该比现在高还是低?  
                        低多少?上网查查看。 
                        至于用氯化钠还是用氯化镁,可以不苛求。 
                        我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海水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十亿年前古海洋的水温高达60—70摄氏度,比现在热得多,植物化石只有蓝藻和绿藻,别的植物都不能耐受这样的高温。 
                        这样看来你们的实验还应该增加什么实验条件? 
                        葛哲阳,当初你们做试验时想到古海洋的盐度和温度的问题了吗? 
                        你能想到用化学试验来模拟白云岩的成因,很好。但这个实验只有在模拟古海洋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你们实验的问题是对古环境思考得不够。 
                        我建议你们上网查查震旦纪古海洋的特征,行吗?   
                        我推荐给你一个网站:南京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网站。 
                        刚才我们是以白云岩为实证,反推元古代震旦纪古海洋环境。  
                        岩石组下一步要做的是进一步重建古海洋环境。    元古代震旦纪古海洋—白云岩—模拟?  
                         
                        (指图)第二观察点是观察这个辉绿岩岩墙和花岗岩大侵入体。这么小的范围内就有两次岩浆活动,它的作用结果就是把白云岩变成粗晶大理岩。汉白玉是微晶大理岩,这儿没有。 
                           
                        我先说明两个问题: 
                        1、这两次岩浆侵入都发生在中生代。 
                        2、辉绿岩是浅成岩,在距地表不深的地方冷却凝结,凝结快,因此矿物颗粒不明显。花岗岩是深成岩,在地下很深的地方冷却凝结,凝结慢,不同熔点的矿物分别凝结,因此结晶状况好,你看长石、云母、石英的矿物颗粒都很大。 
                        我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 
                        这两次岩浆侵入谁在前,谁在后? 
                        停一下,你用能想到用假设的方法很好,高中学习就要学会这种很重要的方法——用假设解决问题。   
                        地面在哪儿? 
                        为什么不可能? 
                        阶地是新生代第四纪形成的,而这两次岩浆活动要早得多。 
                        地壳下沉,就会有沉积物,但我们看到一点儿都没有。 
                        因此哪个假设不可能?假设一是可能的。但只是可能。   
                        还有什么办法? 
                        袁藤,你是岩浆组的,你说说吧。 
                        很好。好在哪儿?好在他想到不在当地取证,这种方法很聪明。这种方法叫旁证。 
                        你说一下你的推断吧。 
                        你照照片了吗? 
                        取回标本了吗? 
                        从哪儿取的标本? 
                        必须在原来的岩石层位上取。其实,当时你就是想上去取,我也不会让你去。因为实在太陡了。 
                        那怎么办? 
                        你还可以找旁证,回沿河城找也行,去珠窝也行,去十渡也行。因为这种白云岩在京西大面积出露,这两种岩浆岩你们也已经很熟悉了。 
                        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地质工作者常用的方法是打钻,在哪打钻更好? 
                        如果钻位足够深,你能把钻内岩芯可能出现的情况画出来吗? 
                        哪种是不可能的? 
                        你看,这两种岩的先后还很值得我们研究。 
                        我们通过对辉绿岩、花岗岩侵入体的分析反推出中生代是一个岩浆活动频繁的时代。 
                        岩浆组下一步的任务是进一步取证。    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辉绿岩、岩浆岩侵入体——取证? 
                           
                        这是第三观察点,观察第四纪地壳升降运动。 
                        我先要讲清三件事: 
                        第一, 地壳上升,河流下切 
                        第二, (指图)你看,永定河的河谷像胳膊肘一样弯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永定河的流向受深大断裂控制。这个深大断裂发生在中生代。所以中生代还有一个特点——断裂频繁。 
                        第三, 第四纪沉积物都是松散沉积物。而第四纪以前的沉积物都已固结成岩。所以我们研究第四纪地壳升降要通过松散沉积物去研究。 
                        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地壳升降? 
                        根据地壳运动的痕迹——阶地。 
                        阶地是怎么形成的? 
                        请大家看课件。 
                        地壳上升是内力,河床沉积是外力。阶地留在上升的地壳上面。 
                        我们现在想知道:永定河两岸地块是均衡上升,还是不均衡上升? 
                        右岸最先形成的阶地是哪一级阶地? 
                        200万年以前,左岸的山顶在那儿? 
                        现在我们把山顶和第五级阶地摁下去,重新模拟阶地的形成。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四纪升降运动的特点? 
                        我们在第三观察点以阶地为实证,反推出新生代第四纪地壳不均衡抬升。 
                        阶地组下一步要做什么? 
                        我在带野外实习中常常看到这样的问题:考察也考了,拍照也拍了,记录也记了,标本也采了,但没有推理论证。这就叫考而不证。你们不要这样,我建议你们把刚才的推理做成课件。行吗?  
                          新生代地壳不均衡抬升——阶地——考证? 
                           
                        我们的第四观察点在河对岸,我们沿着上行车站的铁路走了大概1公里多,从对岸看整个这个大剖面。 
                        刚才有一个细节我们没有提到。 
                        在观察点1我们观察了小断层。我们当时用的是什么办法? 
                        还有别的方法吗? 
                        还有。就是用岩层空间形态的急骤变化判断,(手势)用地质学的术语说就是“产状突变”。      
                                 
                        你仔细看看这个剖面上哪儿还有断层?你能指指吗? 
                        书上说岩浆往往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侵入或喷出,这个断层就是地壳薄弱的地方。 
                        你看这个辉绿岩多好,它证明了中生代是个岩浆活动和断裂频繁的时代。 
                        我看这个剖面上至少还有一个断层,你能找到吗? 
                        对,因为这儿也有产状突变。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燕山运动在沿河城地区的表现?  中生代断裂频繁——断层 
                        下一阶段的任务:岩石组要重建古海洋环境。岩浆组要取证。阶地组要考证。   | 
                         
                                              
                                              
                                              
                                       
                        岩石组葛哲阳: 
                        距今十亿年前的浅海环境; 
                        写方程式; 
                        演示实验     
                        应用盐水。    
                        35‰          
                        溶解着海底的可溶性盐分  
                        水循环    
                        低于35‰      
                        15oC                 
                                              
                                              
                               
                        学生画图分析(杨岳) 
                        假设一:花先辉后 
                        假设二:辉先花后 
                                   
                        岩浆组(袁藤) 
                                              
                                              
                              
                                              
                                   
                        不均衡抬升                     
                                 
                        追踪对比层    
                         
                        指图  
                          铁路护坡处 
                         
                           
                          岩浆断裂频繁 
                         
                                         | 
                        
                                          
                                              
                                         
                        课件  
                               
                        岩石标本                  
                                              
                                              
                                           
                        课件网址                
                        挂图          
                        课件   
                        岩石标本          
                        彩色粉笔板图                     
                               
                        照片   
                        实物投影                    
                                              
                                   
                        地形图                     
                               
                        课件  | 
                     
                    | 
               
             
              【板书设计】 
               |